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

白話《賢愚因緣經》

月光王頭施緣品第二十二
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毗捨離庵羅樹園中。爾時世尊。告賢者阿難。其得四神足者。能住壽一劫。吾四神足極能善修。如來今者當壽幾許。如是至三。於時阿難為魔所迷。聞世尊教。默然不對。又告阿難汝可起去靜處思惟。賢者阿難。從坐而起。往至林中。
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在毗捨離庵羅樹園中。當時世尊,告訴賢者阿難:「得到四神足的人,能住壽一劫;我非常好地修成了四神足,如來現在,還能夠住世多少年?」這樣反覆問了三遍。當時阿難被魔所迷,雖然聽到世尊的言說,卻默然沒有回答。世尊又告阿難:「你可以離去,到清靜的地方好好思惟。」賢者阿難便從坐而起,前往林中。
阿難去後。時魔波旬[ 波旬:魔王名,為欲界第六天之主,其義為惡者、殺者。常以憎恨佛法,殺害僧人為事。]。來至佛所白佛言。世尊處世教化已久。度人周訖[ 訖:qi 指絕止、完畢]。蒙脫生死。數如恆沙。時年又老。可入涅槃。於時世尊。地取少土著於爪上。而告魔言。地土為多。爪上多耶。
阿難離開後,魔王波旬便來到佛的面前,對佛說:「世尊在世上教化眾生已經很久了,度生事業已經周遍圓滿,蒙您度化,脫離生死的人如恆河沙一樣多。現在您年紀又老了,可以入涅槃了。」此時世尊取地上少許土放在指甲上,而對魔王說:「是大地上的土多呢?還是指甲上的土多?」
魔答佛言。地土極多非爪上土。佛又告言。所度眾生。如爪上土。余殘未度。如大地土。又告魔言。卻後三月。當般涅槃。於時波旬。聞說是已歡喜而去。
魔王回答佛:「大地的土遠遠多於指甲上的土。」佛又告訴他:「所度化的眾生如指甲上的土,而沒有得度的眾生則如大地的土。」佛又告訴魔王:「三個月過後,我當入涅槃。」波旬聽了這話後,就高興地離開了。
爾時阿難。於林中坐。忽然眠睡。夢見大樹普覆虛空。枝葉蓊蔚。花果茂盛。一切群萌。靡不蒙賴。其樹功德種種奇妙。不可稱數。旋風卒起。吹激其樹。枝葉壞碎猶如微塵。滅於力士[ 力士:大力之士夫也,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。長阿含經四謂之末羅。]所住之地。一切群生。莫不悲悼。
那時阿難在樹林中靜坐,忽然睡著了,夢見一棵大樹遍佈虛空中,枝葉蔥鬱,花果茂盛,黎民百姓無不得益於它的恩惠。這棵樹有種種奇妙功德,數不勝數。一陣旋風突然而起,狂吹激盪這棵樹,樹葉被吹碎成微塵一樣,消失在力士所居住的地方,一切眾生無不悲傷哀悼。
阿難驚覺。怖不自寧。又自思惟。所夢樹者。殊妙難量。一切天下咸賴其恩。何緣遇風。碎壞如是。而今世尊。覆育一切猶如大樹。將無世尊欲般涅槃。
阿難被夢中情景驚醒,畏懼不安,暗自思惟:「剛才所夢見的樹奇妙難量,天下眾生都仰賴它的恩德,為什麼會被疾風破壞得如此粉碎?如今世尊愛護化育一切眾生,猶如大樹,不會是世尊將要入涅槃吧?」
作是念已。甚用戰懼。來至佛所。為佛作禮。而白佛言。我向所夢如斯之事。將無世尊欲般涅槃。佛告阿難。如汝所言。吾後三月。當般涅槃。我向問汝。若有得四神足者能住壽一劫。吾四神足。極能善修。如來今日能壽幾何。如是滿三。而汝不對。汝去之後。魔來勸我當取涅槃。吾已許之。
想到這兒,阿難感到戰慄恐懼,便來到佛前,向佛施禮後,對佛說:「我剛才所夢見這樣的事情,不會是世尊將要入涅槃吧?」佛告訴阿難:「正如你所言,我三個月後就要入涅槃。我剛才問你:『若有得四神足之人,能住壽一劫,我於四神足,極善修行,如來如今還能住壽多長時間呢?』我這樣問了三遍而你不回答,你去後,魔王波旬來勸我應入涅槃,我已答應了他。」
阿難聞此。悲慟迷荒。悶惱惘塞。不能自持。其諸弟子。展轉相語。各懷悲悼。來至佛所。爾時世尊。告於阿難及諸弟子。一切無常。誰得常存。我為汝等。應作已作。應說已說。汝等但當勤精修習。何為憂戚。無補於行。
阿難聽了這話,悲慟迷荒,悶惱恍惚,不能自控。其他的弟子也紛紛展轉相告,各個心情悲痛,都來到佛前。這時世尊告訴阿難及眾弟子:「一切法都是無常的,誰能長存不滅呢?我為你們該做的都已經做了,該說的也已經說了,你們只是應當勤奮、精進地修行佛道,為什麼憂傷、悲慼呢?這樣做對修行無有益處。」
時舍利弗聞於世尊當般涅槃。深懷歎感。因而說曰。如來涅槃。一何疾耶。世間眼滅。永失恃怙。又白佛言。我今不忍見於世尊而取滅度。今欲在前而入涅槃。唯願世尊。當見聽許。如是至三。
當時舍利弗聽說世尊要般涅槃,心懷憂傷歎息,因而說道:「如來涅槃為何這樣快呢!世間眼滅,眾生將永遠失去依怙!」又對佛說:「我現在實在不忍見到世尊進入涅槃,我想在世尊涅槃之前趨入涅槃,希望世尊能夠準許。」就這樣說了三遍。
世尊告曰。宜知是時。一切賢聖。皆當寂滅。時舍利弗。得佛可已。即正衣服長跪膝行。繞佛百匝。來至佛前。以若干偈。讚歎佛已。捉佛手足擎戴頂上。如是滿三。合掌侍佛。因而言曰。我今最後。見於世尊。叉手敬肅卻行而去。
世尊告訴他:「應該知道適當的時候,一切聖賢都將入滅。」這時舍利弗得到了佛的許可,便整理衣服,長跪在地,用膝行走,繞佛百匝,停在佛前,以許多偈頌讚歎佛的功德,托起佛的手足放在頭上頂戴,就這樣反覆三次。合掌侍佛,因而說道:「我現在最後再看一眼世尊。」合掌肅敬地退行離去。
將沙彌均提。詣羅閱祇。至本生地。到已即敕沙彌均提。汝往入城。及至聚落。告國王大臣。舊故知識諸檀越輩。來共取別。爾時均提。禮師足已。遍行宣告。我和尚舍利弗。今來在此。欲般涅槃。諸欲見者宜可時往。
帶著沙彌均提來到羅閱祇,回到自己的出生地。到後立即讓沙彌均提:「你前去城中,以及到聚落中,告訴國王、大臣、故交朋友和諸位施主前來告別。」當時沙彌均提向師父頂禮後,就前往各地宣告:「我師父舍利弗現在來到此地,將趨入涅槃,想見面的人,應該馬上前往。」
爾時阿闍世王。及國豪賢檀越四輩。聞均提語。皆懷慘悼異口同音。而說是言。尊者舍利弗。法之大將。眾生之類之所視仰。今般涅槃。一何疾哉。
這時阿闍世王及國內的豪賢、施主等四眾弟子聽了均提的話,都深感悲痛哀傷,異口同聲地說道:「尊者舍利弗,佛法的大將,為所有眾生所愛戴、敬仰,現今就要入涅槃,為什麼這樣快呢!」
各自馳奔。來至其所。前為作禮。問訊訖竟。各共白言。承聞尊者。欲捨身命至於涅槃。我曹之類。失於恃怙。時舍利弗。告眾人言。一切無常。生者皆終。三界皆苦。誰得安者。汝等宿慶。生值佛世。經法難聞。人身難得。念勤福業。求度生死。
他們便急忙趕往尊者舍利弗的住所,上前禮拜,問候完畢,大家說道:「聽說尊者想捨棄身命,要入涅槃,我們這些眾生將失去依怙。」舍利弗對大家說:「一切無常,生者皆有死,三界之中皆是痛苦,有誰能得到安穩呢?你們有可慶幸的宿緣,能生在佛世。要知道佛法難聞,人身難得,應常想到精勤積累福業,尋求度脫生死輪迴。」
如是種種。若干方便。廣為諸人。隨病投藥。爾時眾會。聞其所說。有得初果乃至三果。或有出家成阿羅漢者。復有誓心求佛道者。聞說法已。作禮而去。
就這樣以種種妙法,眾多善巧方便,廣為眾人,依病施藥。當時與會大眾聽到他的說法後,有的證得初果乃至三果,有的出家人證得阿羅漢果,又有人發誓求取佛果。眾人聽完法後,禮拜而去。
時舍利弗。於其後夜。正身正意。系心在前入於初禪。從初禪起入第二禪。從第二禪起入第三禪。從第三禪起入第四禪。從第四禪起入空處定[ 空處定:四無色定之一,厭色緣空而入定,與定心無邊之虛空相應。]。從空處起入於識處[ 識處:四無色定之一,識無邊處之定也。]。從識處起入不用處[ 不用處:四無色定之一,無所有處定。]。從不用處起入非有想非無想處[ 非有想非無想處:四無色定之第四定也。]。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盡定。從滅盡定起而般涅槃。
尊者舍利弗在後夜時,端正身體和意念。攝心而入初禪;從初禪起入第二禪;從第二禪起入第三禪;從第三禪起入第四禪;從第四禪起入空無邊處定;從空無邊處定起入於識無邊處定;從識無邊處定起入無所有處定;從無所有處定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定;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入滅盡定;從滅盡定起而入涅槃。
時天帝釋。知舍利弗已取滅度。與多天眾百千眷屬。各繼[ 繼:j□ 執持;帶;送。]花香供養之具。來至其所。側塞虛空。咸各悲叫。淚如盛雨。普散諸花。積至於膝。復各言曰。尊者智慧。深若巨海。捷辯應機。音若湧泉。戒定慧具。法大將軍。當逐如來廣轉法-輪。其取涅槃。何其速哉。
這時帝釋天得知舍利弗已入滅度,便與眾多天人成百上千的眷屬帶著花、香等供養具來到他的所在,遍滿整個天空,各個悲泣號哭,淚如大雨傾盆。遍散眾花,鮮花集聚有齊膝之高。
天人又紛紛說道:「尊者的智慧比大海還深廣;心思敏捷善辯,能相應眾生根機,聲音如湧泉般;具足戒定慧,是佛法大將軍,常常跟隨如來廣轉法-輪,傳播妙法,他為何這麼早就進入涅槃呢?」
城聚內外。聞舍利弗已取滅度。悉繼酥油香花供具。馳走悉集。悲痛戀惜不能自勝。各持花香。而用供養。時天帝釋。(敕)毗首羯磨。合集眾寶。莊校高車。安舍利弗。在高車上。諸天龍鬼。國王臣民。侍送號咷。至平博地。
城邑內外的百姓聽說尊者舍利弗已趣入涅槃,都捧持著酥油、香、花、供具,奔湧而來聚集在這裡,悲痛留戀,不能自制,紛紛用帶來的香、花廣作供養。這時帝釋天命令毗首羯磨將眾多寶物合到一起,裝飾一輛高車,將舍利弗尊者的遺體安放在車上,諸位天神、龍、鬼神、國王、大臣及百姓護送著高車,一路上號陶悲哭來到一處平整廣博的地方。
時天帝釋。敕諸夜叉。往大海邊。取牛頭栴檀。夜叉受教。尋取來還。積為大【艹/積】[ /積:zi,一種草。]。安身在上。酥油以灌。放火耶旬。作禮供養。各自還去。
帝天釋又令眾多夜叉前往海邊去取牛頭旃檀,夜叉領命前去,不久便取回來,把所有旃檀堆積起來,將尊者舍利弗安放在上面,然後澆灌酥油,點火荼毗,人們禮拜供養,然後各自歸去。
火滅之後。沙彌均提。斂師舍利。盛著缽中。攝其三衣。擔至佛所。為佛作禮。長跪白佛。我和尚舍利弗。已般涅槃。此是舍利。此是衣缽。
火滅之後,沙彌均提收拾師父的舍利,盛裝在缽中,拿著舍利弗的三衣,將它們拿到佛的面前,向佛施禮,長跪著對佛說:「我師父舍利弗已趣入涅槃,這是他的舍利和衣缽。」
時賢者阿難。聞說是語。悲悼憒[ 憒:kui 昏亂;神志不清。]悶。益增感切。而白佛言。今此尊者。法大將軍。已取涅槃。我何憑怙。佛告之曰。此舍利弗。雖覆滅度。其戒定慧解脫。解脫知見。如是法身。亦不滅也。
這時賢者阿難聽了這話,悲痛愁悶,益增感切,而對佛說:「現在尊者舍利弗這樣的佛法大將軍已入涅槃,我還有什麼依怙呢?」佛告訴他:「舍利弗雖已滅度,但他的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這樣的無漏法身,是不會滅的。
又舍利弗。不但今日。不忍見我取般涅槃。而先滅度。過去世時。亦不堪忍見於我死。而先我前死。賢者阿難。合掌白佛。不審世尊。往昔先前取死。其事雲何。願為解說。
另外舍利弗不僅現在不忍見我入涅槃而自己先趣入滅度,過去世時他也不忍看見我死,而先我死去。」賢者阿難合掌對佛說:「不知道過去舍利弗先於世尊而死是怎麼一回事呢?希望為我們解說。」
佛告阿難。過去久遠。無量無數。不可思議。阿僧祇劫。此閻浮提。有一國王。名旃陀婆羅脾(此言月光)。統閻浮提八萬四千國。六萬山川。八十億聚落。
佛告阿難:「過去很久,無量無數,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以前,此閻浮提有一個國王,叫旃陀婆羅脾(漢語「月光」),統領閻浮提八萬四千小國、六萬山川、八十億村落。
王有二萬夫人婇女。其第一夫人。名須摩檀(此言花施)。一萬大臣。其第一者。名摩旃陀(此言大月)。王有五百太子。其最大太子。名曰尸羅跋陀(此言戒賢)。王所住城。名跋陀耆婆(此言賢壽)。
國王有兩萬名夫人宮女,他的第一位夫人叫須摩檀(漢語「花施」);有一萬大臣,其中第一大臣名叫摩旃陀(漢語為「大月」);國王有五百名太子,其中最大的太子名叫尸羅跋陀(漢語「戒賢」)。國王所在的都城叫跋陀耆婆(漢語「賢壽」)。
其城縱廣。四百由旬。金銀琉璃玻璃所成。四邊凡有百二十門。街陌里巷。齊整相當。又其國中。有四行樹。亦金銀琉璃玻璃所成。或金枝銀葉。或銀枝金葉。或琉璃枝玻璃葉。或玻璃枝琉璃葉。有諸寶池。亦金銀琉璃玻璃所成。其池底沙。亦是四寶。其王內宮。週四十里。純以金銀琉璃玻璃。
城池長寬達四百由旬,全是用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建成,城四邊共有一百二十個城門,街道里巷,整齊美觀;另外城中還有四排樹木,也是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作成,或者金枝銀葉,或者銀枝金葉,或者琉璃枝玻璃葉,或者玻璃枝琉璃葉;城裡有許多寶池,也是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建成,池底的沙也都是四寶所成;國王的內宮,周圍四十里,全都是以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建造。
國中豐潤。人民快樂。珍奇異妙。不可稱數。爾時其王。坐於正殿。忽生此念。夫人處世。尊榮豪貴。天下敬瞻。發言無違。珍妙五欲。應意而至。斯之果報。皆由積德修福所致。
他的國家富裕豐盛,人們安逸快樂,奇珍異寶,不可計數。當時國王端坐在宮殿上,忽然生出這樣的想法:人生在世,尊榮豪貴,為天下人所敬仰,出言無人敢違抗,稀有殊妙五欲應念而到。這些果報皆由從前積德修福所致。
譬如農夫由春廣種秋夏豐收。春時復到。若不勤種。秋夏何望。吾今如是由先修福。今獲妙果。今復不種。後亦無望。作是念已。告諸群臣。今我欲出珍寶妙藏。置諸城門。及著市中。設大檀施[ 檀施:指佈施。]。隨其眾生一切所須。盡給與之。並復告下八萬四千諸小國土。悉令開藏。給施一切。眾臣曰善。敬如王教。
就好像農夫在春天大量播種,到秋夏季獲得豐收。再到春天時,倘若不辛勤播種,秋夏有什麼指望呢?我如今也是一樣,因為從前修福而獲今日妙果。倘若現在不再積德修福,以後也無希望收取妙果。』
想到這兒,他就告訴群臣:『現在我想拿出倉庫裡的勝妙珍寶放在各個城門和集市中,作廣大佈施,無論眾生需要什麼全都給予他們。』又告令下屬八萬四千小國全都打開倉庫,盡其所有廣行佈施。眾臣都說:『很好,謹遵王令恭敬執行!』
即豎金幢。擊於金鼓。廣佈宣令。騰王慈詔。遠近內外。咸令聞知。於時國內。沙門婆羅門。貧窮孤老。有乏短者。強弱相扶。雲起雨集。須衣與衣。須食與食。金銀寶物。隨病醫藥。一切所須稱意與之。
於是豎起金幢、敲擊金鼓,到處傳達國王的慈善詔令,使遠近內外的百姓都知道這個消息。當時國中的沙門、婆羅門、貧困孤老、缺衣少食之人強弱相扶,如雲雨般聚集在佈施之所。需要衣服的給與衣服,需要食物的給其食物,金銀寶物、治病的醫藥,所需的一切,稱其心意而施與。
閻浮提內。一切臣民。蒙王恩澤。快樂無極。歌頌讚歎。盈於衢[ 衢: qu 指大路;四通八達的道路。]路。善名遐宣。流布四方。無不欽仰。慕王恩化。
閻浮提內所有臣民蒙受國王的恩澤,快樂無比,對國王歌頌、讚美之辭充滿大街小巷,國王的美名廣為流傳,遍及四方,人人欽佩、仰慕國王的恩德和教化。
於時邊表。有一小國。其王名曰毗摩斯那。聞月光王美稱高大。心懷嫉妒。寢不安席。即自思惟。月光不除。我名不出。當設方便請諸道士。募求諸人。用辦斯事。
當時在邊陲有一小國,國王名叫毗摩斯那,聽說月光王美名令人仰幕,便心懷嫉妒,睡不安穩。他暗自思量:『若不除掉月光王,我不會出名。應該想辦法請一些修道之人,招募這些人來辦這件事。』
思惟是已。即敕請喚國內梵志[ 梵志:梵語意譯。指婆羅門。]。供養餚?百味飲食。恭敬奉事。不失其意。經三月已。告諸梵志。我今有憂。纏綿我心。夙[ 夙夜:su,朝夕,日夜。]夜反側。何方能釋。汝曹道士。是我所奉。當思方便佐我除滅。
這樣思惟後,就派人請來國內的梵志,擺設美味佳餚各種飲食,恭敬承事,不讓他們失望,如此經過三個月後,才告訴諸位梵志:『我現今有件憂心事一直縈繞心頭,令我日夜不安,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呢?你們是我所恭敬供養的修道之士,應當想辦法幫助我解除此憂。』
諸婆羅門。共白王言。王有何憂。當見示語。王即言曰。彼月光王。名德遠著。四遠承風。但我獨卑陋。無此美稱。情志所願。欲得除之。作何方便。能辦此事。
眾位婆羅門對國王說:『國王有什麼憂愁,應當告訴我們。』國王說道:『那位月光王名聲、德望遠播四方,只有我卑微渺小,沒有這樣的美名,我一心就想除掉他。你們有什麼辦法能成辦這件事呢?』
諸婆羅門。聞說是語。各自言曰。彼月光王慈恩慧澤。潤及一切。悲濟窮厄。如民父母。我等何心。從此惡謀。寧自殺身。不能為此。即各罷散。不顧供養。
那些婆羅門聽了這話後紛紛說道:『那位月光王慈悲利益一切眾生,憐憫救濟窮苦困厄的人,如百姓的父母,我們是什麼心腸而參與這種惡謀,我們寧願自殺也不能做這種事。』於是眾人也不顧念國王的供養,紛紛散去。
時毗摩斯那益增愁憒。即出廣募周遍宣令。誰能為我。得月光王頭共分國半治。以女妻之。爾時山脅。有婆羅門。名曰勞度差。聞王宣令來應王募。
於是毗摩斯那更增愁惱,便出告令四處招募:『誰能為我得到月光王的人頭,我將分半壁江山與他共治,並將女兒許配給他』。當時山旁有一位婆羅門,名叫勞度差,聽到國王的招募令,便來應招。
王甚歡喜。重語之言。苟能成辦。不違信誓。若能去者。當以何日。婆羅門曰。辦我行道糧食所須。卻後七日便當發引。時婆羅門作咒自護。七日已滿。便來辭王。王供給所須。進路而去。
國王甚為歡喜,再次就對他說:『如果能夠成辦此事,我絕不違背自己的誓言。倘若你能去的話,什麼時候走呢?』婆羅門說:『為我準備行路所需的糧食,七天後就出發。』於是婆羅門便唸咒語來保護自己,七天後來向國王辭行。國王即給予他所需物品,他便上路而去。
時月光國豫有種種變怪興現。地處處裂。曳電星落。陰霧晝昏。雷雹霹靂。諸飛鳥輩。於虛空中。悲鳴感切。自拔羽翼。虎豹豺狼。禽獸之屬。自投自擲。跳踉鳴叫。
此時月光王國內預先出現了種種奇怪的現象:大地開裂,星斗隕落,白天陰霧瀰漫,一片昏暗,電閃雷鳴,霹靂不絕。眾飛鳥在空中悲鳴,聲音淒切,自拔羽翼;虎豹豺狼等禽獸之類,自己摔落在地上,跳來跳去地嚎叫。
八萬四千諸小國王。皆夢大王金幢卒折。金鼓卒裂。大月大臣。夢(提為)鬼奪王金冠。各懷憂愁。不能自寧。時城門神。知婆羅門欲乞王頭。亦用憒憒。遮不聽入。時婆羅門。繞城數匝。不能得前。
八萬四千個小國王都夢見大王的金幢突然折斷,金鼓突然碎裂。大月大臣夢見有鬼奪去國王的金冠。人們深感憂愁,忐忑不安。這時守城門神知道婆羅門想來求取國王頭顱,也很憤恨。阻擋他不讓進城,使他繞城數匝仍不能靠近。
首陀會天[ 首陀會天:即遍入天。]知月光王。以此頭施。於檀得滿。便於夢中。而語王言。汝誓佈施。不逆眾心。乞者在門。無由得前。欲為施主。事所不然。王覺愕然。即敕大月。汝往詣門。敕勿遮人。
遍入天知道月光王如果用自己的頭來佈施,則其佈施度會究竟圓滿,便在夢中對國王說:『你決心佈施,不違背眾人心願。如今乞者就在城門外,卻沒辦法進來,你想做施主,不應如此行事。』國王醒來甚感驚愕,隨即命令大月大臣:『你前往各城門,傳令不要阻擋任何人。』
大月大臣。往到城門。時城門神。即自現形白大月言。有婆羅門。從他國來。懷挾噁心。欲乞王頭。是以不聽。大臣答言。若有此事。是為大災。然王有教。理不得違。當奈之何。
大月大臣來到城門,這時城門神便自現身形對大月說:『有一位婆羅門從他國來,心懷惡念,想向國王乞求頭顱,所以不許他進入。』大月大臣答道:『若有此事,那將是一場大災難。但國王有命,理應不能違抗,這有什麼辦法呢?』
時城門神。便休不遮。大月大臣。即自思惟。若此婆羅門。必乞王頭。當作七寶頭。各五百枚。用貿易之。即敕令作。
於是城門神就不再阻攔,大月大臣便暗自思量:『若這個婆羅門定要求取國王的頭顱,我應當做五百個七寶頭來換取國王的頭。』於是就下令做七寶頭。
時婆羅門。徑至殿前。高聲唱言。我在遐方。聞王功德。一切佈施。不逆人意。故涉遠來。欲有所得。王聞歡喜。迎為作禮問訊。行道不疲極耶。隨汝所願。國城妻子。珍寶車乘。輦[ 輦:ni□n 秦漢後專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車。]輿象馬。七寶奴婢僕使。所有欲得皆當與之。
這時婆羅門徑直走到宮殿前,高聲說道:『我在遠方就聽到國王的功德,一切都可佈施,不違逆他人心意,所以我才從遠方跋涉而來,希望能有所得。』國王聽了十分歡喜,走上前去施禮問訊:『行路不是很疲勞吧?隨你的心願:國家、城池、妻子、兒女、珍寶車乘、輦輿、象馬、七寶、奴婢、僕人,所有想得到的東西我都會給與你。』
婆羅門言。一切外物。雖用佈施。福德之報。未為弘廣。內身佈施。其福乃妙。我故遠來。欲得王頭。若不孤逆。當見施與。王聞是語。踴躍無量。
婆羅門說:『一切身外之物雖能用來佈施,但福報不會太廣大;以身肉佈施,其福報才絕妙。我遠道而來,是想得到國王的頭顱,如果不辜負違逆,就請施捨給我吧。』國王聽到這話,欣喜無限。
婆羅門言。若施我頭。何時當與。王言卻後七日當與汝頭。爾時大月大臣。擔七寶頭。來用曉謝。腹拍其前。語婆羅門言。此王頭者。骨肉血合。不淨之物。何用索此。今持爾所七寶之頭。以用貿易。汝可取之。轉易足得終身之富。
婆羅門說:『若施捨給我頭顱,什麼時候給呢?』國王說:『過後七天就把頭給你。』這時大月大臣帶著七寶頭,前來開導他,匍匐其前,哀求婆羅門道:『國王的頭不過是骨肉血的組合,是不淨之物,要它有什麼用呢?現在我拿這些七寶做成的頭,來換國王的頭,你可以拿走這些七寶頭,轉手賣掉後,足可得到終身受用的財富。』
婆羅門言。我不用此。欲得王頭。合我所志。時大月大臣。種種諫曉求不回轉。即時憤感。心裂七分。死於王前。於時其王。敕語臣下。乘八千里象。遍告諸國言。月光王卻後七日。當持其頭施婆羅門。若欲來者。速時馳詣。
婆羅門說:『我不要這些七寶頭,只想得到國王的頭。』這時大月大臣就以種種方便來勸說他,可他終未改變主意。大月當時無比憤慨,心裂為七分,死在國王面前。是時國王命令臣下乘八千里象,遍告各小國說:『月光王七天以後,要拿他的頭佈施給婆羅門,若想來的請盡快前來。』
爾時八萬四千諸王。駱驛而至。咸見大王。腹拍王前。閻浮提人。賴王恩澤。各得豐樂。歡娛無患。雲何一旦為一人故。永捨眾庶。更不矜憐。唯願垂愍。莫以頭施。
當時八萬四千小國國王絡繹到來,都來看望大王,匍匐在國王面前說道:『閻浮提人民都仰賴國王恩澤,富足安樂,歡樂無患,為什麼一日間為一個人的緣故就永遠捨棄眾多百姓,不再護持憐憫我們呢?懇請大王垂念悲愍,不要用頭來作佈施。』
一萬大臣。皆身投地。腹拍王前。唯見哀愍矜恤我等。莫以頭施永見棄捐。二萬夫人。亦身投地。仰白王言。莫見忘捨。唯垂陰覆。若以頭施。我等何怙。五百太子。啼哭王前。我等孩幼。當何所歸。願見愍念。莫以頭施。長養我等。得及人倫。
一萬名大臣身體都撲到在地上,匍匐在國王前說道:『唯願大王悲愍、體恤我們,不要以頭佈施,把我們永遠拋棄。』二萬夫人也以身投地,仰面對國王說:『不要忘記捨棄我們。唯願大王垂念蔭護我們,如果用頭來佈施,我等還能依靠誰呢?』五百太子也在國王前痛哭著說:『我們還幼小,以後依靠誰呢?望父王愍念,不要以頭佈施,撫養我們成長,讓我們父子能享天倫之樂。』
於是大王。告諸王民夫人太子。計我從本。受身已來。涉歷生死由來長久。若在地獄。一日之中。生而輒[ 輒:zhe 副詞。立即,就。]死。棄身無數。經歷灰河鐵床沸屎火車炭坑及餘地獄。如是等身。燒刺煮炙。棄而復棄。永無福報。
這時國王告訴眾王民、夫人、太子說:『想我從開始受生到現在,長久以來經歷生死輪迴。如果轉生在地獄,一日之中忽生忽死,捨身無數,輾轉於灰河、鐵床、沸屎、火車、炭坑及其它地獄,這些身體經歷被燒、刺、煮、燒烤等酷罰,一次次捨棄生命,永遠也沒有任何福報;
若在畜生。更相食噉。或人所殺。一身供眾口。破壞消爛。亦復無數。空棄此身。亦無福報。或墮餓鬼。火從身出。或為飛輪。來截其頭。斷而復生。如是無數。如是殺身。亦無福報。若生人間。諍於財色。嗔目怒盛。共相殺害。或興軍對陣。更相斫截。如是殺身。亦復無數。
如果轉生在畜牲中則相互殘食,有時候被人殺害,身肉成為眾人口中的食物,自然破壞消失的也無法計數,白白地捨棄生命,也得不到任何福報;
有時墮入餓鬼界中,則身上冒火,有時候被飛輪截去頭顱,斷而復生,無法計數,這樣遭到殺戮,也依然沒有福報;若生在人間,又因爭奪財色而互相嗔恨,怒目相向,互相殘殺,有時興兵對陣,互相殺戮,像這樣的喪生也是無數。
為貪恚癡。恆殺多身。未曾為福。而捨此命。今我此身。種種不淨。會當捐捨。不能得久。捨此危脆穢惡之頭。用貿大利。何得不與。
為了貪嗔癡,常常是喪身無數,但未曾為了福報而捨棄性命。我現在的這個身體不過是種種不淨物而已,而且終究會捨棄,不可能長久持有,捨棄這顆脆弱、穢惡的頭顱來換取大的利益,為什麼不佈施呢?
我持此頭。施婆羅門。持是功德。誓求佛道。若成佛道功德具足。當以方便度汝等苦。今我施心。垂欲成滿。慎莫遮我無上道意。一切諸王臣民夫人太子。聞王語已。默然無言。
我拿這頭施與婆羅門,以此功德誓求佛果。倘若能成就佛果,則功德圓滿,將用各種方便令你們解脫眾苦。如今我佈施之心將接近圓滿,你們千萬不要阻擋我的無上道心。』所有的小王、臣民、夫人、太子聽國王說完後,默然無語。
爾時大王。語婆羅門。欲取頭者。今正是時。婆羅門言。今王臣民大眾圍繞。我獨一身。力勢單弱。不堪此中而斫王頭。欲與我者。當至後園。爾時大王。告諸小王太子臣民。汝等若苟愛敬我者。慎勿傷害此婆羅門。
這時國王就對婆羅門說:『想取我人頭現在正是時候。』婆羅門說:『如今國王被臣民、大眾所圍繞,我孤單一人,勢力弱小,不敢在這裡砍下王頭。如果真想給我的話,我倆應去後花園。』這時國王告訴諸位小王、太子、臣民:『你們如果真的敬愛我,就決不要傷害這位婆羅門。』
作此語已。共婆羅門入於後園。時婆羅門。又語王言。汝身盛壯。力士之力。若遭斫痛。儻復還悔。取汝頭髮。堅繫在樹。爾乃然後。能斫取耳。時王用語。求一壯樹。枝葉郁茂堅固。欲系向樹長跪。以發系樹。語婆羅門。汝斫我頭。墮我手中。然後於我手中取去。
說完此話,國王便同婆羅門一起進入後花園。這時婆羅門又對國王說:『你身體強壯,有力士的力量,如遭受斬頭之痛,或許又反悔。應將你的頭髮牢牢地繫在樹上,這樣做以後我才能斬你的頭。』
國王接受了他的要求,找到一棵粗壯的大樹,此樹枝葉茂盛,堅固無比。準備系發,於是向樹長跪,以頭髮繫在樹上,對婆羅門說:『你砍下我頭,讓它落入我的手中,然後從我手中將頭取去。
今我以頭施汝。持是功德。不求魔梵及天帝釋轉輪聖王。三界之樂。用求無上正真之道。誓濟群生。至涅槃樂。時婆羅門。舉手欲斫。樹神見此。甚大懊惱。如此之人。雲何欲殺。
今天我用頭佈施給你,以此功德,不求魔王、梵天王以及帝釋天、轉輪聖王此三界之樂,而是用來求取無上正真之道,決心救濟群生到達涅槃樂境。』這時婆羅門舉手要砍,樹神見此情景,心中十分惱怒:『這樣的好人,為什麼還要殺害?』
即以手搏婆羅門耳。其項反向。手腳繚戾。失刀在地。不能動搖。爾時大王。仰語樹神。我過去已來。於此樹下。曾以九百九十九頭。以用佈施。今捨此頭。便當滿千。捨此頭已。於檀便具。汝莫遮我無上道心。
於是就用手抓住婆羅門的耳朵,把他的脖子扭向背後,於是婆羅門手腳紛亂,失刀在地,動彈不得。這時國王就對樹神說:『我從過去到現在,於此樹下曾佈施過九百九十九顆頭顱,如今再施捨此頭,數量就達到一千,佈施此頭以後,佈施度便究竟圓滿。因此,你不要阻擋我的無上道心。』
爾時樹神。聞王是語。還使婆羅門平復如故。時婆羅門。便從地起。還更取刀。便斫王頭。頭墮手中。爾時天地。六反震動。諸天宮殿。搖動不安。各懷恐怖。怪其所以。
樹神聽了國王這番話,便使婆羅門身體恢復如初。於是婆羅門又從地而起,拿起刀,砍斷王頭,國王的頭顱墮入手中。當時天地六反震動,諸天的宮殿動搖不安,各天神心中恐怖,不知是何原因。
尋見菩薩。為一切故。捨頭佈施。悉皆來下。感其奇特。悲淚如雨。因共贊言。月光大王。以頭佈施。於檀波羅蜜[ 波羅密:梵語音譯。意為到彼岸,即由此岸(生死岸)度人到彼岸(涅槃、寂滅)]。今已得滿。是時音聲。普遍天下。
觀察後看見月光菩薩為了一切眾生捨頭佈施。於是都從天而降,被國王的奇特之舉所感動,悲淚如雨,一起稱讚道:『月光大王以頭佈施,佈施波羅蜜現已圓滿。』這時讚歎的聲音遍滿天地之間。
彼毗摩羨王。聞此語已。喜踴驚愕。心擗[ 擗:p□]裂死。時婆羅門。擔王頭去。諸王臣民夫人太子。已見王頭自投於地。同聲悲叫。絕而復甦。或有感結吐血死者。或有愕住無所識者。或自剪拔其頭髮者。或復攫[ 攫:jue,原文為(國+瓜),通攫。泛指抓。]裂其衣裳者。或有兩手攫壞面者。啼哭縱橫。宛轉於地。
那位毗摩羨王聽到這個聲音,喜踴驚愕,心裂而死。這時婆羅門拿著國王的頭離去,諸小國王、臣民、夫人、太子看見國王的頭,紛紛撲倒在地,一齊放聲大哭,死去活來。有的悲痛欲,絕吐血而死;有的愣在那裡,茫然不知所以;有的自己剪拔自己的頭髮;有的抓裂自己的衣裳;有的用雙手抓壞臉面。哭泣著在地上縱橫展轉。
時婆羅門。嫌王頭臭。即便擲地。腳踏而去。或復有人。語婆羅門。汝之酷毒。劇甚乃爾。既不中用。何為乃索之乎。
這時婆羅門嫌國王的頭臭,就扔在地上,用腳踩踏而去,有的人就對婆羅門說:『你的殘酷毒辣,何以到如此地步!既然此頭對你無用,為何還向國王索要呢?』
時婆羅門。進道而去。人見便責。無給食者。飢餓委悴。困切極理。道中有人。因問消息。知毗摩羨王。已覆命終。失於所望。懊惱憒憒。心裂七分。吐血而死。
當婆羅門上路而去之時,人們看見便責罵他,沒人施捨食物。他飢餓憔悴,困苦到了極點。在途中遇到他人,便向人打聽消息,知道毗摩羨王已經死去,他大失所望,懊惱昏亂,心裂成七分,吐血而死。
毗摩羨王及勞度差。命終皆墮阿鼻泥犁[ 阿鼻泥犁:即為阿鼻地獄;佛教八大地獄之一。]。其餘臣民。思念王恩。感結死者。皆得生天。如是阿難。欲知爾時月光王者。今我身是。毗摩羨王。今波旬是。時勞度差婆羅門者。今調達是。時樹神者。今目連是。時大月大臣者。今舍利弗是。當於爾時。不忍見我死。而先我前死。乃至今日。不忍見我入於涅槃。而先滅度。
毗摩羨王及勞度差命終後都墮入阿鼻地獄。其餘臣民因感念國王而死的,皆得以生天。如是阿難,要知道當時的月光王,就是如今的我;毗摩羨王就是現在的魔王波旬;當時的勞度差婆羅門,即是現在的提婆達多;當時的樹神,就是現在的目犍連;當時的大月大臣,就是現在的舍利弗。當時他不忍看到我死去,就先我而死,以至於今天他不忍見我進入涅槃而先取滅度。」
佛說是已。賢者阿難。及諸弟子。聞佛所說。悲喜交懷。異口同音。咸共嗟歎。如來功德奇特之行。咸皆專修。有得四果者。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。皆大歡喜。敬戴奉行。
佛講完此本生事後,賢者阿難及眾位弟子聽佛所說,悲喜交集,異口同音感歎如來的功德,奇妙之行。大眾一起專心修行,有的得到四果,有的發起無上正真道心,眾人皆大歡喜,恭敬地奉行。



本經文由元魏沙門慧覺譯 釋圓照白話解


其他連結:
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 http://www.hhdcb3office.org/index.html
第三世多杰羌佛文化藝術館 http://www.hhdcb3cam.org/htmlpages/#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